远程工作实际遇到的挑战、困难和解题思路

即刻组建远程技术团队

选择远程办公的理由有很多,地理空间灵活、省去了通勤时间、不用面对办公室政治、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 在与一些自由职业、远程工作者交流时,发现大家在提及对目前工作生活状态满意的同时,也一直在强调,挑战与自我迭代。

那么远程工作将会面临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的困境有哪些呢?

挑战一:不再有稳定的金钱收入?

远程工作是一种工作形态,实际在实践远程工作的人可能有自由职业、全职远程办公、创业者等不同的方式。

对于全职远程办公的人群来说,金钱收入上可能差别不大。但是对于创业者和自由职业来说,每个月稳定的收入,可能就变成了有一顿没有一顿的不稳定收入。

怎么面对“没有稳定的金钱收入”不安全感呢,远程工作者Ciro,阿猫,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Cirz: 看年收入,不要看月收入。

赚钱模式不一样了,最好不要再拿以前看待收入的视角去衡量现在的收入视角。如果你还是每个月给自己一个固定的期待,很可能就会很焦虑。因为自由职业的形式,尤其是前期,一定会出现一个月很忙一个月可能就是没项目的情况。所以我建议去看自己今年是赚多少了,而不是一个月赚了多少。

远程工作的两年来,总的算起来,年收入和坐班时其实是没有差特别多的。就我个人而言,年总收入虽然还是比坐班少了一点点。但是我愿意为自由支付这部分代价。

阿猫:除了「打工收入」也要增加「管道收入」

「打工收入」是指通过给别人、别的平台提供服务,在短期内获得经济回报。

「管道收入」则是指在未来的某一天,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被动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回报。

可能一部分年轻人是基于自由、或者热爱某件事踏上远程工作的。我以前也是,但是今年,我考虑到自己年龄和未来规划,我发现,如果想把自由职业当成终身的事业,就不能一直这么「随遇而安」。首先我趋近三十,不再满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地接活儿了;其次我开始幻想,并且恐惧自己5年、10年后还在做和现在一模一样的事情;我还希望有自己的定位和产品,而不是终日忙着给别的项目做嫁衣。

跟创业不一样,创业者几乎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来「建立管道」,有的创业者哪怕烧钱都要搞自己的事业,野心颇大;但自由职业者往往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要考虑最朴素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我也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个体(甚至还很懒,以及有一大堆自己的倔强),所以现阶段不会考虑创业模式,而是期望在通过「打工」赚到足以支持日常开销的收入后,用剩余的时间来慢慢打造自己的「管道」。

它是更加缓慢的一个过程,但背负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挑战二:没有有清晰的工作体系支持?

在办公室在上班的人,会被各种管理手段、规则制度和绩效目标管着,尽管不那么自由,但这些工作体系也让人可以相对清晰地做好自己手头事。哪怕再小的创业公司,制度再不完善,也有个boss或者team leader管着你,给你发工资。让我们可以不用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思考是什么在支持我们有序的“干活”。

但是,远程工作者不一样,离了办公室,一开始可能会感觉很自由。慢慢可能会发现,协同伙伴、管理系统、团队反馈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全职远程工作者可能只是受影响,自由职业者可能会发现这些一下子变为0了。

脱离了传统公司工作系统的远程工作者,怎样建设自己的工作支持系统呢?

鹏哥:我觉得协同伙伴、行业圈子、甚至导师反馈都是需要的。

有几个同行业固定的伙伴可以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最小阻力的发起一个快速讨论。有时候别人的思路和解法,甚至直接看到我的问题,都会比我一个人埋头苦想好很多。

Steve:就我自己而言,那怕公司不再给我评级了。我自己也也需要有一些外在的数据和方法来衡量我的的成长。

这样我才不会感觉焦虑。比较不管服务公司,还是自己服务客户,都是存在市场竞争力的差异的。我会在一些平台主动入驻,接受他们的评级,也会定期去雇主市场看看自己目前的各方面都能在职场是个什么水平。

阿杰:我是从D厂出来的,可能是我比较幸运,在公司工作时遇到一个很好的导师,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除了职能上的硬技能、方法还有工作习惯、沟通等等。现在是自由职业的状态在工作,我还是会跟前辈保持联系,时不时交流一下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甚至整个行业的情况也会偶尔了解。我觉得不管选择哪种职业方式,对于我来说,有个导师或者前辈的反馈,是很有必要的。

挑战三: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

全网都在说远程工作者要自律,要懂时间管理和高效工作法,实际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除了超高自驱力的人,单纯靠个人意志力去谈这些是完全不够的。

不同于全职远程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可能还要对自身进行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等。

以上这些随便搜一个词在各大网站论坛都能搜索出来一堆资料,所谓“知难行易”。但真正知道离阅读了50篇知乎回答的距离又有多远。

Ciro:结束创业后,我又回办公室工作了几年。后面还是选择出来,现在已经远程工作2年了。但是我其实是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是调整适应,目前才达到一个平衡舒适的状态。

一开始的时候,人刚在家的惰性就出来了,工作也效率不是很好。我意识到后,不断地调整、去寻找自己什么时间段能够更加的集中注意力,什么时间段就是不适合工作。现在我也基本上算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已经趋于一个稳定。如果不是什么项目上面有特别赶的东西的话,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不变的,固定时间,固定地方,用常规感保证工作效率。

Steve:我现在是在以个人身份接项目,其实就是外包。刚开始的一两年是会有空窗期,但是现在也不太会为项目发愁了。因为有稳定的客户,然后客户会推荐新的客户过来。我也是在第二年才有意识的开始进行客户管理的。

我是一名工程师,以前在公司上班时,所谓销售、客户、市场都完全不会关心。现在想来,这些对于长远规划来说,是很需要的,需要有意识的去管理自己的客户、知识体系、技能等等。

总结

在跟远程工作者聊到远程工作的困难和跳战时,很多人都表示,这没什么。尝试任何一件的新的事物,和新的工作不都要经历挑战吗?重要是你,看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其实上文面对挑战的解题路径,包括所有挑战与困难都可以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基于向内看,一部分是向外走。

向内看,就是提升自我认知,包括在职业定位中,我的热情与优势是什么?支持系统中我该如何管理自己,给自己怎么设置成长通道和反馈体系,我怎么和别人打交道拓展合作圈子,我个人怎么找到更持久的动力面对各种外部变化和风险?

这些都得从自我认知开始,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向外走呢,就是验证市场。我们作为远程工作者要比一般职场人对市场更敏感,不断去验证方向,调整方向,才能更清晰什么样的目标和用户人群是有市场空间的,什么样的圈子值得我加入,面对可能的风险,我该做些什么。

祝大家都可以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效率的工作,有热情的生活。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su、ciro的访谈对话、阿猫的“发表意见”《时间真的是可以被管理的吗》、盖洛普优势理论。